分享好友 医药资讯首页 医药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后疫情时代,失眠治疗中成药市场前景分析

2023-02-27 19:4519600声远医药网

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其特征是频繁和持续的睡眠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睡眠不满。失眠可以孤立或与精神障碍、身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同存在,并可伴有各种功能损害。


后疫情时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松弛抑郁、动机减少等。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社区居民抑郁、焦虑、失眠的检出率高于疫情爆发前我国普通人。疫情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在流行后持续几年[2]。



图1 抑郁、焦虑和失眠的人数在疫情的影响下增加[1]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药物市场失眠治疗

中成药占主导地位


根据病程,失眠分为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



苯二氮是药物治疗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䓬类似于受体激动剂(BzRAs)、具有催眠作用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和抗抑郁药。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处方、中成药和针灸治疗。一般的治疗方法是补虚泻实,调节阴阳。补虚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补脑安神;腹泻实际上采用清肝泻火、中消、活血化瘀的方法:



据药名统计(截至1月31日),中国上市药物746种,其中化学药物40种,占5.36%;706种中成药占94.64%,占中国治疗失眠药的主要市场。


2017-2021年,可用于治疗失眠的中成药在失眠药市场的销量约占90%;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180.71亿元,占91.80%,同比增长11.73%。


近年来,化学药物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6.5%;可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对失眠治疗中成药的需求迅速增加。



图2 失眠药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失眠对应中医的“失眠”。


根据《中医诊断学》,中医对失眠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失眠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结合药物适应症,将市场上的中成药分为心脾两虚、气血两虚、肾虚、阴虚等类型的失眠。


目前,治疗心脾虚型失眠的上市药物最多,占11.47%。


图3 上市中成药治疗失眠各证分布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2017-2021年失眠各证中成药市场规模及份额见下图。三大药物是瘀血内阻、气血两虚、肝郁化火性失眠治疗药物,占抗失眠中成药市场的50%以上;其中,瘀血内阻性失眠治疗药物的市场份额保持在23.53%-25.90%,2021年市场规模为46.50亿元,同比增长10.95%。


图4 各种证型失眠治疗中成药市场份额

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失眠治疗中成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尽管中成药治疗失眠有许多优点,但其发展仍存在困难:



结合疫情规范化防控、人口老龄化、当代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预计未来抗失眠药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其中成药市场增长预计将更快。解决主要困难后,预计将进一步抢占市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